分类 按摩 下的文章

小儿推拿常用腧穴——肚角

位置:脐下2寸,旁开2寸。 操作:①用拇、食、中三指作拿法,称拿肚角(图214);②用中指按,称按肚角。 次数:3~5次。 主治:腹痛、腹泻。 临床应用:对虚寒腹痛,腹泻效果较好,可与揉牌经...

小儿推拿常用腧穴——足三里

位置:膝关节外侧间隙下3寸,胫骨前嵴外一横指。 操作:以指端作按揉,称按揉足三里。 次数:50~100次。 主治:腹胀、腹痛、泄泻呕吐、下肢痿、痹等证。 临床应用:本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,能健脾和胃,...

推一下,拿一下,小儿腹泻全拿下!

 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,粪便稀薄,或呈水样带有不消化之乳食及黏液,常伴腹部胀痛,恶心呕吐,发热,食欲不振,消瘦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。   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薄弱,生机蓬勃,阴生阳长均须脾胃化生...

小儿斜颈推拿早治不留“歪脖子”

  1个月大的朵朵在出生10天时,妈妈发现她的头总爱歪向一侧,把头稍微扶正,她就哭闹不休,而且在她的一侧脖子里还能摸到一块鹌鹑蛋大小的肿块。在禄丰县医院检查后,医生诊断朵朵为先天性肌性斜颈。随后,朵朵...

小儿推拿常用腧穴——胁肋

面状穴位。 位置: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。 操作:两手掌从两胁腋下搓摩至天枢穴,称搓摩胁肋(图208)。 次数:50~100次。 主治:胁痛胸闷、痰喘气急、疳积等。 临床应用:①胁痛、胸闷、痰喘气急,可...

小儿推拿——婴幼儿桡骨小头半脱位

  【概述】  桡骨小头半脱位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损伤,又名“牵拉肘”。婴幼儿桡骨头发育尚不完全,其头和颈直径几乎相等,环状韧带薄弱,多因牵拉上肢(穿脱衣服,跨门槛等动作)而造成环状韧带嵌入...

小儿推拿常用腧穴——龟尾

位置:尾椎骨端(即督脉经长强穴)。 操作:以拇指端或中指端揉,称揉龟尾(图218)。 次数:100~300次。 主治:泄泻、便秘、脱肛、遗尿。 临床应用:本穴能通调督脉之经气,调节大肠(具有...

小儿推拿常用腧穴——四横纹(四缝穴)

短线状穴位。 位置:掌侧食、中、环、小指近节指间关节横纹处。 操作:①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,称推四横纹;②用拇指甲分别掐食、中、环、小指近节指间横纹,称掐四横纹。 次数:推 100~300...

小儿推拿常用腧穴——脾俞

位置:第十一胸椎与第十二胸椎棘突之间,左右各旁开l寸5分。 操作:以食、中两指分别置于左右穴位揉动,称揉脾俞。 次数:50~100次。 主治:腹泻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疳积、四肢乏力等。 临床应用:...

小儿推拿常用腧穴——耳后高骨

位置: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。 操作:用拇指或中指揉,称揉耳后高骨(图205)。 次数:30~50次。 主治:头痛、惊风、烦躁不安。 临床应用:①外感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;②惊风、...

分类

归档

其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