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循经考穴编》
《循经考穴编》原书没有题作者名,但是在此书的末尾收录有题为“背部图八髎穴辨”、“膺腹部穴图辨”的两篇论文,文章的作者分别题作“严振”、“严振漫翁”,其中“漫翁”应是严振的“自号”。
通过对比发现,此二文与正文中相应腧穴下的该书编者的按语内容完全相符,依此可以推测《循经考穴编》的编者可能是严振。
【成书年代】
关于《循经考穴编》的成书年代,从其引用文献看,该书中已录有明末天启四年(1624年)刊的《类经图翼》及崇祯元年(1628年)刊的王曰逵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合类》的文字,则《循经考穴编》成书年代不早于清代初年。又按此书的内容及附图有不少与清初王宏翰《医学原始》(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)相同或相近,故《循经考穴编》的成书年代大致与《医学原始》相近,即成书于清康熙年间。
【学术成就】
《循经考穴编》采用文献非常丰富,不仅保存了凌氏针书、窦氏针书、“广注”及欧希范五脏图等较多已佚医书的内容,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,而且该书作者还以专论及按语的形式,对针灸腧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考证。另外,“背部图八髎穴辨”、“膺腹部穴图辨”两篇专论,论述了始见于何柬《医学统宗》、徐春甫《古今医统》的“背部穴图”、“腹部穴图”中的错误。较之前代针灸腧穴书,此书的腧穴定位更具体,刺灸法、主治症更全面,更切合临床实际,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,值得认真研究。
《循经考穴编》考证了人体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循行路线及交会关系。并以经脉循行为纲,详尽考订了经穴位置,实为宋代王惟一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以后至清末之前各家《明堂》之最。另外,其对刺灸法的考订甚为精详,通过考订,可反映出针灸医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进步与完善。《循经考穴编》书中论及刺法时尤以透刺法最为引人注目,而且也重视刺络放血疗法的研究,书中记录了二十八个刺络放血的穴位。
书中对孕妇禁刺三阴交、合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提出既然徐文伯以“泻三阴交、补合谷”而堕胎,那么经推断应当可运用“补三阴交,泻合谷”来安胎。这种观点对传统针灸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,有利于促进针灸医学的进一步完善。
综上所述,该书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前提下,对经络、腧穴进行了详尽的考证,对针刺手法、腧穴性能及临证治疗都有所发挥,是清初一本较好的针灸考据书籍,对后人研究针灸学史的发展也大有裨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