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焘与《外台秘要》

  王焘,唐代陕西省郿县人,是唐代的著名医学家。

  【生平】

  王焘,唐代陕西省郿县人,生约于公元670年,卒于公元755年,是唐代的著名医学家。

  【佚事】

  王焘出身官宦世家,其祖父王珪是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。王焘从小体弱多病,母亲南平公主身体也不好。他十分孝顺,不解衣带地照顾母亲,还阅读了大量医书,寻找灵方妙药,也渐渐地对医学产生了兴趣。王焘曾经担任徐州司马和邺郡太守,为了有机会阅读医学书籍而长期在当时的皇家图书馆——弘文馆任职。他在那里度过了20多年的时间,如饥似渴地阅读晋、唐以来的大量医学书籍,认真地做了详尽的摘录,夜以继日,年复一年,积累了大量医学资料。后来,他被贬职到房陵,遇赦后就近安置在大宁郡,发愤编写医书,最后著成《外台秘要》。

  【著作与成就】

  王焘博采众家之长,著成《外台秘要》一书。在该书中,他引用医家医籍达60部之多,差不多所有的医家留下来的著作都是他论述的对象,可谓“上自神农,下及唐世,无不采摭”。他不仅对《千金方》、《肘后备急方》之类的著作仔细研究,还对没什么名气,流传也不广泛的著作加以收集,许多散佚已久的书也可以在这部著作中看到大致内容。王焘以一生的精力,为保存古医籍原貌和总结唐以前的医学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留下了千古美名。

  王焘对针灸学的贡献,主要反映在灸法上。因为王焘认为“针能杀生人,不能起死人“,所以他轻视针法。王焘对灸法比较重视,反映在《外台秘要》中,他吸取了《黄帝内经》、《针灸甲乙经》中关于经络、腧穴、灸法的精华,又总结了孙思邈、甄权、杨玄操等人的灸法经验。对于灸法的补泻问题,在理论上作了较深刻的阐述。关于艾柱的大小、灸量、取火用材也作了规定。

  王焘十分重视经脉腧穴与图的关系,在《外台秘要》卷三十九《明堂序》中说:“有经而无图,则不能明脉俞之会合。有图而无经,则不能论百疾之要也。”他与孙思邈一样,绘制了彩色明堂图。一般绘制的明堂图多为三幅图,而王焘则将十二经脉分别绘成十二幅大型彩色挂图,也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。王焘在图上除标明腧穴的位置外,还特别标明了禁灸与宜灸的穴位,用红黑两种颜色标出。在腧穴的排列顺序上,王焘主要依据循经取穴的方式进行排列,将所有腧穴都按经脉进行归类,并对取穴部位、主治病证、施灸壮数等作了阐述。

  王焘在针灸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,有人认为他“弃针重灸”,阻碍了针法的发展,对针灸学尤其是针法有负面影响。辨证地看,王焘虽然“不录针经,惟取灸法”,但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,那时的针具很粗糙,容易发生折针事故,而灸法的操作比较方便、较安全,他从惜护性命的角度考虑,提倡灸法,有其合理性。但是王焘片面夸大了“针能杀生人,不能起死人”的事实,过于危言耸听,在针灸界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。事实上,针刺在更多的情况下能治疗疾病,是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之一,而不是“针能杀生人”。若因为针刺偶然造成的事故而废止整个针刺疗法,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消极之举。

看不到分享图标的话,请关闭浏览器的广告屏蔽功能!


周口殷氏针灸点穴按摩,一点就通!

绿色五角星图标.gif殷氏点穴针灸绿色五角星图标.gif精通中医中药,多年行医经验,结合点穴理疗、针灸推拿、艾炙按摩,,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。

电活机图标.jpg 电话: 153 0390 2919 电活机图标.jpg 手机上可直接点击拨打 预约图标.jpg

周口殷氏针灸点穴按摩,专治:中风后遗症、嘴歪眼斜、腰疼、腿疼、腰间盘突出、胃炎、糖尿病、前列腺炎、性功能障碍、孕妇不下奶、小儿惊风、小儿疝气等常见病,一次见效,一点就通!

欢迎广大朋友前来治病、交流!

地点是:周口市统计局家属院(周口汽车东站路对面)
一点就通(1d9t.cn)联系地址地图

分类

归档

其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