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陽明大腸經
第二節、手陽明大腸經
大腸經共廿穴,原穴為合谷穴,絡穴為手太陰肺經之列缺穴。為陽氣盛極的經絡,主治陽症實症,也治發熱病,與肺相表裡。
1. 經中穴道
起自手食指內側末端指甲旁之商陽穴(井穴),經二、三間穴(輸穴)至拇指、食指根虎口處之合谷穴(原穴),腕中凹窩為陽谿穴(經穴),沿腕後三寸為偏歷穴(療穴),再經溫溜、下廉、上廉穴,至曲池穴前二寸手三里穴(療穴),曲肘時肘邊凸起高處是曲池穴(合穴)。再經肘穴、五里,至手臂肘上七寸三角肌下為臂臑穴(療穴),至肩峰前方舉手凹窩處為肩穴(療穴),再經肩鎖關節凹陷處巨骨穴上行,於鎖骨上窩中點上一寸許之天鼎穴,上經喉結正中旁三寸是扶突穴,上行至人中旁五分為禾穴,止於鼻翼旁五分之迎香穴(療穴)。
2.循行路徑
(1)手太陰肺經部分:手陽明大腸經起自手太陰肺經母指橈側指甲角端後一分許之少商穴,其支者絡入食指內側端之商陽穴。
(2)手陽明大腸經部分:由食指內側端之商陽穴,循食指而上,經二、三間穴,至兩骨間之出合谷,上兩筋間之陽谿穴,循手臂而上至偏歷、手三里穴,入肘外廉之曲池穴,上臑外前至臂臑穴,上肩至肩穴,而巨骨穴。
(3)督脈部分:從巨骨穴上出於頸項根骨(柱骨)旁,與督脈之大椎穴(第七頸椎下)相會,自督脈大椎穴入交足陽明胃經之缺盆穴(鎖骨上緣中點)。
(4)足陽明胃經部分:從足陽明胃經之缺盆穴絡肺、下膈、屬大腸者。
(5)手陽明大腸經部分:其支從缺盆穴上頸復循本經之天鼎穴,貫頰至扶突穴,再入下齒中禾臑穴,還出挾口交人中,左之右,右之左,上挾鼻孔迎香穴而終。
(6)足陽明胃經部分:手陽明大腸經行至鼻孔迎香穴後,即交於足陽明胃經。
3.疾病症候
患手陽明大腸經疾病者,主要反應在頭、面、耳、鼻、喉及熱病,有下列病候:頸腫、牙痛、鼻炎、面癢、面癱、眼珠發黃、流清鼻涕鼻血、口乾、喉腫痛、肩臑痛、食指不能動、本經所經之處發熱而腫或發寒顫抖。
手陽明大腸經經筋圖
手陽明大腸經經別循行路徑圖
循行路線:
第二節、手陽明大腸經
大腸經共廿穴,原穴為合谷穴,絡穴為手太陰肺經之列缺穴。為陽氣盛極的經絡,主治陽症實症,也治發熱病,與肺相表裡。
1. 經中穴道
起自手食指內側末端指甲旁之商陽穴(井穴),經二、三間穴(輸穴)至拇指、食指根虎口處之合谷穴(原穴),腕中凹窩為陽谿穴(經穴),沿腕後三寸為偏歷穴(療穴),再經溫溜、下廉、上廉穴,至曲池穴前二寸手三里穴(療穴),曲肘時肘邊凸起高處是曲池穴(合穴)。再經肘穴、五里,至手臂肘上七寸三角肌下為臂臑穴(療穴),至肩峰前方舉手凹窩處為肩穴(療穴),再經肩鎖關節凹陷處巨骨穴上行,於鎖骨上窩中點上一寸許之天鼎穴,上經喉結正中旁三寸是扶突穴,上行至人中旁五分為禾穴,止於鼻翼旁五分之迎香穴(療穴)。
2.循行路徑
(1)手太陰肺經部分:手陽明大腸經起自手太陰肺經母指橈側指甲角端後一分許之少商穴,其支者絡入食指內側端之商陽穴。
(2)手陽明大腸經部分:由食指內側端之商陽穴,循食指而上,經二、三間穴,至兩骨間之出合谷,上兩筋間之陽谿穴,循手臂而上至偏歷、手三里穴,入肘外廉之曲池穴,上臑外前至臂臑穴,上肩至肩穴,而巨骨穴。
(3)督脈部分:從巨骨穴上出於頸項根骨(柱骨)旁,與督脈之大椎穴(第七頸椎下)相會,自督脈大椎穴入交足陽明胃經之缺盆穴(鎖骨上緣中點)。
(4)足陽明胃經部分:從足陽明胃經之缺盆穴絡肺、下膈、屬大腸者。
(5)手陽明大腸經部分:其支從缺盆穴上頸復循本經之天鼎穴,貫頰至扶突穴,再入下齒中禾臑穴,還出挾口交人中,左之右,右之左,上挾鼻孔迎香穴而終。
(6)足陽明胃經部分:手陽明大腸經行至鼻孔迎香穴後,即交於足陽明胃經。
3.疾病症候
患手陽明大腸經疾病者,主要反應在頭、面、耳、鼻、喉及熱病,有下列病候:頸腫、牙痛、鼻炎、面癢、面癱、眼珠發黃、流清鼻涕鼻血、口乾、喉腫痛、肩臑痛、食指不能動、本經所經之處發熱而腫或發寒顫抖。
手陽明大腸經經筋圖
手陽明大腸經經別循行路徑圖
循行路線:
起於食指之端
出合谷
行曲池
上肩
貫頰
夾鼻孔
下齒
入絡肺
下膈屬大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