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少陰腎經
第八節、足少陰腎經
腎經共廿七穴,原穴為太谿穴,絡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飛陽穴。為陰氣初生經絡,與膀胱相表裡,主裡症虛症。
1.經中穴道
起自足底前中部陷凹處之湧泉穴(井穴),由足底往上緣內踝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處之然谷穴(療穴),再行內踝往後五分跟骨陷中之太谿穴(原穴),再行足跟後跟中大骨上兩筋間之大鍾穴,再行太谿穴下一寸內踝下之水泉穴,在足內踝正下凹陷為照海穴(療穴),內踝後上二寸許陷中為復溜穴(經穴),復溜前脛骨後為交信穴,內踝後上五寸為築賓穴,再繞後跟側上行經三陰交,沿後小腿中線經後膝部膕窩內側之陰谷穴(療穴)。從陰谷穴上行後,由大腿內側入腹、陰部上橫骨中旁五分之橫骨穴,循行至臍下四寸為大赫穴,臍下三寸為氣穴(功穴),臍下二寸為四滿穴,臍下一寸為中注穴,臍中旁五分為肓俞穴,上行二寸為商曲穴,上三寸為石關穴,上四寸中脘五分旁為陰都穴,上五寸為通谷穴,臍上六寸為幽門穴,從幽門循上行第六肋間去中線二寸為步廊穴,再上行為神封、靈虛、神藏、彧中穴,最後達第一肋間任脈璇璣旁二寸之俞府穴。
2.循行路徑
(1)足太陽膀胱經部分:足少陰腎經起自足太陽膀胱經小趾下之至陰穴,斜趨足心湧泉穴。
(2)足少陰腎經部分:由湧泉穴出然谷穴之下,循內踝後太谿穴,別支者入跟中大鍾穴,循行水泉、照海、復溜、交信穴,上腓小腿內築賓穴,出膕內廉陰谷穴,上股內後廉橫骨穴,內貫脊屬腎絡膀胱。
(3)足少陰腎經部分:其直者從腎外行大赫、氣穴、四滿、中注、肓俞、商曲、石關、陰都、通谷等穴。入內貫肝與膈,外循幽門、步廊、神封、靈虛、神藏、彧中、俞府等穴,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根而終。
(4)手厥陰心包經部分:由足少陰腎經入肺後,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,以交於手厥陰心包經。
3.疾病症候
患足少陰腎經疾病者,主要反應在生育、小腹、腸病,與喉嚨、肺疾病有關,有下列病候:饑不思食、面黑、咳唾帶血、喘息、目昏、心跳快、口中熱、舌乾、咽腫、喉間乾痛、心煩、黃疸、痢疾、脊股內側後緣痛、萎廢不振、厥冷、嗜睡、足心發熱。
足少陰腎經經筋圖
第八節、足少陰腎經
腎經共廿七穴,原穴為太谿穴,絡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飛陽穴。為陰氣初生經絡,與膀胱相表裡,主裡症虛症。
1.經中穴道
起自足底前中部陷凹處之湧泉穴(井穴),由足底往上緣內踝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處之然谷穴(療穴),再行內踝往後五分跟骨陷中之太谿穴(原穴),再行足跟後跟中大骨上兩筋間之大鍾穴,再行太谿穴下一寸內踝下之水泉穴,在足內踝正下凹陷為照海穴(療穴),內踝後上二寸許陷中為復溜穴(經穴),復溜前脛骨後為交信穴,內踝後上五寸為築賓穴,再繞後跟側上行經三陰交,沿後小腿中線經後膝部膕窩內側之陰谷穴(療穴)。從陰谷穴上行後,由大腿內側入腹、陰部上橫骨中旁五分之橫骨穴,循行至臍下四寸為大赫穴,臍下三寸為氣穴(功穴),臍下二寸為四滿穴,臍下一寸為中注穴,臍中旁五分為肓俞穴,上行二寸為商曲穴,上三寸為石關穴,上四寸中脘五分旁為陰都穴,上五寸為通谷穴,臍上六寸為幽門穴,從幽門循上行第六肋間去中線二寸為步廊穴,再上行為神封、靈虛、神藏、彧中穴,最後達第一肋間任脈璇璣旁二寸之俞府穴。
2.循行路徑
(1)足太陽膀胱經部分:足少陰腎經起自足太陽膀胱經小趾下之至陰穴,斜趨足心湧泉穴。
(2)足少陰腎經部分:由湧泉穴出然谷穴之下,循內踝後太谿穴,別支者入跟中大鍾穴,循行水泉、照海、復溜、交信穴,上腓小腿內築賓穴,出膕內廉陰谷穴,上股內後廉橫骨穴,內貫脊屬腎絡膀胱。
(3)足少陰腎經部分:其直者從腎外行大赫、氣穴、四滿、中注、肓俞、商曲、石關、陰都、通谷等穴。入內貫肝與膈,外循幽門、步廊、神封、靈虛、神藏、彧中、俞府等穴,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根而終。
(4)手厥陰心包經部分:由足少陰腎經入肺後,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,以交於手厥陰心包經。
3.疾病症候
患足少陰腎經疾病者,主要反應在生育、小腹、腸病,與喉嚨、肺疾病有關,有下列病候:饑不思食、面黑、咳唾帶血、喘息、目昏、心跳快、口中熱、舌乾、咽腫、喉間乾痛、心煩、黃疸、痢疾、脊股內側後緣痛、萎廢不振、厥冷、嗜睡、足心發熱。
足少陰腎經經筋圖
足少陰腎經經別循行路徑圖
循行路線:
起於小趾之下
趨足心
循內踝上股
貫脊屬腎
入絡膀胱
上膈入肺
循喉嚨
挾舌本
其支從肺出絡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