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太陰脾經
第四節、足太陰脾經
脾經共廿一穴,原穴為太白穴,絡穴為足陽明胃經之豐隆穴。是陰氣最盛的經絡,所有本經絡穴善於對裡寒裡虛發揮效用。
1. 經中穴道
起自足大趾外側趾甲角後之隱白穴(井穴),往後側緣行至太白穴(原穴),上循經足大趾側後方之公孫穴(療穴),而行至足內踝骨下,微前方陷中之商邱穴(經穴),再向上至踝上三寸之三陰交(療穴),三陰交上三寸為漏谷穴,上循膝內側有一高而凸起脛骨內側髁凹陷處為陰陵泉(合穴),膝臏上內廉為血海穴(療穴),上至大腿內側箕門穴。再上行經腹橫骨兩端約紋中動脈,去腹中行旁開三寸半是衝門穴,再上行經府舍、腹結至乳頭直下與臍平之大橫穴(療穴),從腹哀穴上行三寸,離胸中線旁六寸(第五肋間)之食竇穴,上行第四肋間之天谿穴,上行第三肋間之胸鄉穴,上行胸外緣至二肋間,離胸正中線六寸之同榮穴,至此再往外斜下行,止至第六肋腋中線處之大包穴。
2.循行路徑
?(1)足太陰脾經部分:起自足大趾之端隱白穴,上循內側白肉際達大都穴,從大都過核骨之後太白穴,後延公孫、商邱穴,在內踝前前廉三陰交,上循胻骨經膝裏脛骨後漏谷穴,從漏谷穴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為地機穴、陰陵泉穴(合穴),至此上膝股內前廉血海穴、上至腿中箕門穴,入腹末端之衝門穴。從衝門穴屬脾、絡胃。再循府舍、腹結、大橫、腹哀、食竇、天谿、胸鄉、周榮、大包等穴,而上行咽喉,挾咽連舌本,散舌下。
?(2)手少陰心經部分:其支者從胃之絡,別行上膈,注心中以交於手少陰心經。
3.疾病症候
患足太陰脾經疾病者,主要反應在胃腸疾病為主,有下列病候:舌根強硬、食後嘔吐、胃痛、腹脹、噯氣、便後或屁後腹中寬舒、身體粗重、面目身發黃、強迫久立則股膝內側腫脹。
足太陰脾經經筋圖
足太陰脾經經別循行路徑圖
循行路線:
起於大趾之端
上膝股
入腹
屬脾絡胃
上挾咽
連舌本,散舌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