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科病症——支气管哮喘

【概述】
 
支气管哮喘(以下简称哮喘)是一种很常见的发作性肺部过敏性疾病。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呼吸困难、呼气延长费力,胸部紧压感,病人端坐,两手前撑,双肩高耸,出汗,烦躁不安,并有喘鸣咳痰等。其中以呼吸困难最为明显。哮喘多反复发作,每次发作可达数小时以上。

哮喘的针灸治疗,现代有关报道非常之多。特别是近二十年来,不断发掘出不少有效的方法,其中包括:化脓灸、磁疗、穴位敷药、穴位注射、穴位埋线、结扎、挑治、割治等。从疗效看,各法大致相近,有效率多在80~90%之间。近年来,对治疗效果的观察更趋深入,如经对照治疗发现,化脓灸对哮喘缓解期的疗效明显优于发作期[25]。

关于针灸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,也已经作了颇有成效的探索。一些实验研究指出,针灸可使白细胞值异常的哮喘患者转为正常,淋巴细胞转化率及玫瑰花环试验指标值低于正常者转为正常。并观察到,化脓灸后的实验动物脏器间质有以淋巴球为主的细胞增生,而未引起灸症性的白血球上升。都表明了针灸有提高哮喘患者免疫力的作用。另外,针灸还能部分地缓解支气管痉挛。目前认为,针灸可能是通过有关经络、神经和体液系统等途径,激活机体防御系统功能,抑制变态反应,降低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,而取得平喘效应的[1,2]。

【治疗】

耳针

(一)取穴

主穴:肺、肾上腺、气管、平喘、交感。

配穴:脾、肾、三焦、大肠、耳迷根、神门。

(二)治法

急性发作期以取主穴为主,缓解期巩固宜多配配穴。发作时,发毫针刺入,反复捻转,予强刺激(以病人耐受为度),持续运针1~2分钟,留针1~2小时,每隔5~10分钟运针1次。每次取单侧耳穴,选4~5次,每日1~2次。稳定后,可改为每日或隔日1次,用中等强度刺激。两耳可交替轮用。

(三)疗效评价

用耳针法治疗哮喘发作病人191例,有效率在95%左右[13]。

体针

(一)取穴

主穴:鱼际、肺俞、大椎、定喘、列缺。

配穴:风门、膻中、内关、过敏点。

定喘位置:在第七颈椎棘突旁0.5~1寸处。

过敏点位置:指按压有明显胀痛点。主要分布于躯干部,上肢次之,下肢较少,多位于经脉线上,但不一定在穴位上。

(二)治法

每次取主穴为主,酌加配穴。先针鱼际,继针其他穴位。鱼际,每次取一侧,进针1寸,刺时针尖向掌心斜刺,泻法,用强刺激,留针20~30分钟,每隔5分钟运针一次。肺俞,直刺5分。大椎直刺1~1.3寸,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,留针15分钟后取针,予以艾卷温灸或拔罐。余穴均用泻法,中强刺激,留针情况同鱼际(过敏点针法与体穴相同)。发作期每日1~2次,喘平后每日或隔日1次以巩固疗效。

(三)疗效评价

本法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。据 534例观察,有效率为69~98.5%(3~8)。有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,肺俞、大椎穴针后加灸的疗效优于针后加罐[8]。

穴位注射(之一)

(一)取穴

主穴:肺俞。

(二)治法

药液: 鱼腥草注射液。

抽取鱼腥草注射液4ml,每穴注射2ml。快速将针刺入穴内皮下组织,缓慢向脊柱方向斜刺,探得酸胀等得气针感后回抽无回血,即可将药液推入。隔日1次。10次为一个疗程,共治疗3个疗程。

(三)疗效评价

共治疗30例,结果临床控制12例(占40%),显效8例(占27%),好转6例(20%),无效4例(13%)[11]。

穴位注射(之二)

(一)取穴

主穴:阿是穴

阿是穴位置:位于背部肩胛间区。有板滞、胀、凉、痛等异常感觉,触之有肌紧张度高、皮温低及有团块状或条索状之区域,压之有酸、胀、痛、麻感。

(二)治法

药液:为2%普鲁卡因注射液2毫升+氨茶碱0.125毫克+地塞米松2.5毫克+东莨菪碱0.1~0.2毫克(或654-2注射液5毫克)四种药物之混合液。

每次选阿是穴数点,针刺入后至有麻胀感迅速将药推入。一般于哮喘发作时施行。

(三)疗效评价

本法主要用于哮喘持续状态。共治14例,症状立即完全缓解12例,症状明显缓解2例[20]。

穴位割治

(一)取穴

主穴:膻中、肺俞、定喘。

(二)治法

每次取一穴,轮换进行。

操作:取准穴位后作常规消毒,局部浸润麻醉。用手术刀作纵形切口,长约0.5~0.8毫米,深达皮下(不宜过深)。以直血管钳分离切口,暴露脂肪组织,并摘去黄豆至蚕豆大皮下脂肪。之后,血管钳深入切口略施刺激,至患者有明显的疼胀或沉重感后取出,不作缝合,以消毒纱布覆盖。两次割治间隔在7~10天左右,3次为一疗程。

(三)疗效评价

共观察456例,缓解399例,有效45例,无效15例,总有效率为96.4%[26]。本法用于防治哮喘。

穴位敷贴

(一)取穴

主穴:分二组。1、大杼、肺俞、心俞、天突,2、风门、厥阴俞、督俞、膻中。

(二)治法:

药物配制:(1)消喘膏。白芥子30%、甘遂30%、细辛10%、干姜10%、麻黄10%、元胡10%,上药共研细末,以鲜姜汁调成糊状,摊于圆型硫酸纸上。硫酸纸面积约为10平方毫米;(2)毛莨、天文草(均为鲜叶),各取3~5叶,捣烂成泥,加鲜姜汁调匀,做成直径2.5毫米的药饼。

操作:一般应用消喘膏,如取材方便亦可用后者。首次贴敷第1组穴,取准穴后,贴上药饼,周围敷以棉花,上盖消毒纱布,以胶布黏住。贴后2~3小时,待有灼热或微痛感,除去药饼,出现水泡时,涂以龙胆紫防止感染。隔9天后再贴第2组。本法主要用作哮喘急性发作治疗,贴敷3次为一疗程,每年贴一疗程。冬季喘者贴于三伏,每伏贴1次;夏季喘者,贴于三九,每九贴1次。贴处嘱病人不要搔破,以防感染,禁用凡士林纱布。

(三)疗效评价

共观察4434例,预防发作有效率83.7~98%[16~19]。

热针

(一)取穴

主穴:定喘、风门、肺俞。

配穴:外感风寒加合谷、列缺;喘促加天突、孔最;痰多加足三里、丰隆;咳嗽加尺泽、太渊。

(二)治法

主穴必取,配穴据症选用。用GZH型热针仪治疗,热针长度1.5~2寸,温度调节至40~70℃。热针用于主穴,其中风门透肺俞。配穴则用普通毫针,得气后施提插捻转之平补平泻法。留针20分钟,每日治疗1次。

(三)疗效评价

以上法共治64例,结果显效38例,有效24例,无效2例,其总有效率为96.3%,并有一定远期效果[21]。

化脓灸

(一)取穴

主穴:分为三组。1、天突、灵台、肺俞;2、风门、大椎;3、大杼、膻中。

配穴:身柱、膏肓、气海。

(二)治法

本法目的在于预防哮喘发作,故一般于每年夏冬季节灸治一疗程。一般仅取主穴,体质虚弱者酌加配穴。治疗时,嘱患者正坐低头,暴露背部。取穴须正确(按同身寸取),将预先制备好的如黄豆大艾炷 (系陈艾绒加入少量麝香压制而成) 置于穴上点燃。施灸过程中,当艾炷烧及皮肤开始灼痛时,术者须以两手在该穴区附近轻轻拍打,以减轻疼痛(亦可预先皮下注射1%普鲁卡因注射液0.3毫升) 。约4~5分钟待火熄后,用纱布蘸无菌蒸馏水拭净艾灰,再灸第二壮。施灸壮数:腹背部穴各9壮,胸部穴各7壮,颈部穴各5壮。灸毕贴以灸疮膏或胶布。每日更换一次。一般病例每日灸一穴,4~5天为一疗程。

(三)疗效评价

疗效标准:痊愈:灸后症状消失,体质恢复,观察三年不再复发;显效:灸后两年内偶或发作,但症状显著减轻;有效:灸后喘咳较以往减轻,发作次数减少;无效:灸后病情无变化。

以本法预防哮喘发作共治1788例,其有效率为66.9~94.4%[2,9~12,25]。穴位化脓者疗效满意。

拔罐

(一)取穴

主穴:定喘、风门、肺俞。

配穴:膻中、中脘、肾俞、膏肓。

(二)治法

一般仅取主穴,病程久或疗效欠好者,酌加备用之穴。先针刺,将针速刺至皮下,轻轻捻转进针,成人背腧穴进针5~7分,小儿2~3分。刺定喘穴时,针尖可向脊柱方向斜刺。待获得针感后,可用架火法拔罐,即在针尾上缚一含95%酒精之棉球,点燃后将罐扣上,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,留罐15分钟。亦可先留针20分钟,中间行针1~2次,以捻转手法平补平泻。取针后再以闪火法,在风门穴与肺俞穴之间拔罐,留罐10~15分钟。注意,小儿不可留针拔罐,一般仅采取点刺不留针,再拔以中号或小号罐,留罐时间,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。上述治法,每日一次,穴位可轮换。10次为一疗程。

(三)疗效评价

以上法共治63例,其中留针加罐法9例,临床控制5例,有效3例,无效1例;不留针加罐治疗54例,显效19例,有效28例,无效9例。总有效率为84.1%。凡是坚持治疗者,效果较为理想[22,23]。

耳针

(一)取穴

主穴:肺、气管、对屏尖、肾上腺、风溪。

配穴:脾、肾、大肠、耳迷根、神门。

(二)治法

每次取主穴3~4个,酌加配穴。用耳毫针迅速刺入,用捻转法施强刺激,留针30~60分钟。双耳均取亦可单耳交替,穴位轮用。每日1次,10次为一疗程。亦可采用耳穴压丸法,即以王不留行子置于0.7×0.7平方厘米之伤湿止痛膏上(如无可用胶布或其他橡皮膏代替),贴压上穴,每次1耳,每周换贴两次,左右交替取穴。每天至少按压穴位3~4次,每次5~10分钟。哮喘发作严重者可按压半小时。每日1次,5次为一疗程。

(三)疗效评价

以上法共治291例患者,其中耳针法治疗191例,显效88例,有效94例,无效9例,总有效率95.3%[13];耳穴压丸法共治100例,结果临床控制12例,显效50例,有效31例,无效 7例,总有效率为93%。并发现,单纯性哮喘、病程短、未用过激素治疗者效果为佳[24]。
【主要参考文献】

[1]冯建国,等。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免疫功能和临床疗效的观察。中国针灸 1981;1(3):15。
[2]李志明。瘢痕灸治疗喘息等病的临床观察 (附瘢痕灸家兔大椎穴实验研究)。天津中医 1985;4:19。
[4]蒋幼光。48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过敏点出现规律及42例针刺过敏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总结。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,科技资料选编,1979:196。
[5]方永久。针刺鱼际穴平喘作用的观察。新医药学杂志 1978;(10):35。
[6]刘泽光。针刺鱼际穴治疗支气管哮喘200例。中国针灸 1985;5(1):4。
[7]邵长荣,等。针刺喘息、鱼际穴治疗发作性哮喘。新医药学杂志 1979;(2):55。
[8]邵经明,等。针灸治疗哮喘61例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。江西中医药 1983;(3):43。
[9]湖南省慈利县中心医院化脓灸研究小组。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985例疗效观察。中国针灸 1981;1(1):15。
[10]严 华,等。化脓灸治疗哮喘的临床观察。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(一),1979:42,北京。
[11]刘 敏。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临床观察。中国针灸 1997;17(1):19。
[17]刘品山。天灸“大椎穴”治疗支气管哮喘100例。中医杂志 1980;21(10):18。
[18]龙华医院儿科。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245例。上海中医杂志 1981;(6):28。
[19]赵怀儒。经穴敷药治疗支气管哮喘3700例疗效观察。中国针灸 1984;(4):3。
[20]刘书益,等。敏感区注射疗法治疗哮喘持续状态14例。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0;10(1):55。
[21]管遵惠。热针治疗哮喘64例临床观察。中国针灸 1987;7(1):11。
[22]王秀蓉。针刺加拔火罐治疗哮喘。广西中医药 1990;13(3):20。
[23]严芳,等。针刺加拔罐治疗支气管哮喘54例。中国针灸 1989;9(3):42。
[24]张 仁。实用耳针疗法,台湾:志远书局 1992;87。
[25] 洪海国,等。化脓灸对治疗支气管哮喘 不同阶段与证型对疗效的影晌 中国针灸 1997; 17(6):325。
[26]赵世荣,等。穴位割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456例。 陕西中医 1989;10(3):554.

看不到分享图标的话,请关闭浏览器的广告屏蔽功能!


周口殷氏针灸点穴按摩,一点就通!

绿色五角星图标.gif殷氏点穴针灸绿色五角星图标.gif精通中医中药,多年行医经验,结合点穴理疗、针灸推拿、艾炙按摩,,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。

电活机图标.jpg 电话: 153 0390 2919 电活机图标.jpg 手机上可直接点击拨打 预约图标.jpg

周口殷氏针灸点穴按摩,专治:中风后遗症、嘴歪眼斜、腰疼、腿疼、腰间盘突出、胃炎、糖尿病、前列腺炎、性功能障碍、孕妇不下奶、小儿惊风、小儿疝气等常见病,一次见效,一点就通!

欢迎广大朋友前来治病、交流!

地点是:周口市统计局家属院(周口汽车东站路对面)
一点就通(1d9t.cn)联系地址地图

分类

归档

其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