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科病症——泌尿系结石病
【概述】
泌尿系结石病(以下简称尿石病),为泌尿系常见病之一。可发生于泌尿系统任何部位,但多原发于肾脏。其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,剧烈腰痛,疼痛多呈持续性或间歇性,并沿输尿管向髂窝、会阴及阴囊等处放射;出现血尿或脓尿,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等。
针灸治疗本病,五十年代末始见于报道。六十年代也有一些临床资料,以治疗输尿管和膀胱结石多见。近十余年来,采用各种不同的穴位刺激之法治疗不同部位的尿石,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。就目前情况而言,针灸不仅能解除结石所致的泌尿系绞痛,还能促使一些小型结石排出。以往认为,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针刺、电兴奋及解痉药物等,可提高排石率,但最近不少单位单用针灸或以针灸为主,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。据用各种不同穴位刺激法治疗的1043例病人统计,其总有效率为72.93~95%,排石率在50~65.3%之间[1~5]。
关于针刺排尿石的机理,不少实验表明,针刺可命名输尿管蠕动波幅增大,尿流量增大,有利于促进结石下移。
【治疗】
穴位注射
(一)取穴
主穴:肾俞、关元、阴陵泉。
配穴:足三里、三阴交、阳陵泉、交信、大横、腹结、中极、环跳。
(二)治法
药液:10%葡萄糖注射液。
主穴每次必取,配穴据症酌加。如少腹痛引睾丸及大腿内侧加交信;绞痛发作,腰胁相引,剧痛加阳陵泉和环跳;小便困难、尿血加三阴交;小腹胀满、尿来中断加中极;乾呕腹胀加足三里;绕脐痛加腹结、大横。进针后略加提插捻转,待得气感应明显后,每穴注入药液2~8毫升。每日或隔日1次,30次为一疗程。
(三)疗效评价
疗效标准:1、痊愈: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,结石排出体外,或拍片复查为阴性者;2、有效:症状基本改善,部份结石排出体外(一个结石分散排出部份,或两个结石排出一个)或拍片复查结石移2厘米者;3、无效:经治疗两疗程(60次)后,症状虽有改善,但拍片位置未见下移,结石未见排出者。
共治805例,治愈494例(61.37%),有效93例(11.55%),总有效率72.92%。认为:本法治疗范围可至直径1.7厘米左右、横径小于1厘米的结石,对肾区结石疗效亦好(治愈率达44.12%)[3]。
电针
(一)取穴
肾结石
主穴:肾俞(阴极)、关元、阴陵泉(阳极)。
配穴:京门、膀胱俞、照海、天枢。
输尿管结石
主穴:中上段:肾俞(阴极)、膀胱俞(阳极);下段:肾俞(阳极)、水道(阴极)。
配穴:中上段:气海、三焦俞;下段:次 、中极。
膀胱尿道结石
主穴:关元、中极(阴极)、水道、三阴交(阳极)。
配穴:交信、腹结、内关。
(二)治法
腹背部穴均取患侧,每次取主穴2穴,据症情酌选配穴。主穴以电针刺激,进针得气后,作提插捻转,以提插为主,得气感传宜至患侧肾区或少腹部,然后接通G6805电针仪,以断续或疏密波交替,输出电流强度按病人耐受力而定。配穴以毫针刺,施提插加捻转之中强刺激,亦宜尽量激发气至病所。均留针40分钟,疼痛发作甚者可延长至1小时。体针于留针期间行针2~3次。
(三)疗效评价
治疗83例,按上述标准,总有效率平均为73.0%。认为结石部位在输尿管中下段的,横径小于1厘米,外形光滑,尿道无畸形,患侧肾功能好者,排石效果较好,且治疗时机最好选择在结石活动期[4,5]。
耳穴压丸
(一)取穴
主穴:肾、输尿管、三焦、膀胱、耳迷根、皮质下、神门。
配穴:肝、脾、交感、腰椎、内分泌。
(二)治法
每次选3~5穴,贴一侧耳,以主穴为主,酌加配穴。将王不留行子或磁珠(380高斯磁场强度)置于7×7mm小方胶布上,贴在所选穴;亦可先以耳穴电疗仪作电刺激后再贴敷。每日嘱患者自行按压3~4次,每次每穴3分钟左右。3日换贴一次,二耳交替 轮用。
(三)疗效评价
以上法共治118例,结果痊愈41例,显效38例,有效21例,无效18例,其总有效率为84.8%[8~10]。
体针加耳针
(一)取穴
主穴:分2组。1、肾俞、阴陵泉、京门、气海、中极、归来(均为体穴);2、肾、输尿管、膀胱、尿道、交感、三焦(均为耳穴)。
配穴:痛剧加神门、耳迷根(均为耳穴)。
(二)治法
每次主穴均用,据症加配穴。先取俯卧位刺肾俞、京门,平补平泻,留针15~30分钟;继取仰卧位,针气海、中极、归来,阴陵泉,泻法,留针15~30分钟。均10分钟捻转1次。每日1次,10次为一疗程。针后,加用耳穴,用埋针法,以揿针型皮内针刺入,胶布固定。每刺埋1侧,两耳轮换,2日换针1次。并嘱患者每日自行压迫耳部埋针3~4次,每次每穴1分钟。
(三)疗效评价
共治58例,有肾绞痛33例,治后痛止者27例,痛减者6例;有血尿、尿急及余沥未尽者44例,结果针后痊愈者28例,改善者16例,有积水8例,针后6例消失;结后排出或X光片示消失者52例[11]。
体针加中药
(一)取穴
主穴:分2组。1、肾俞、京门、阴陵泉、中极;2、太溪、飞扬、三阴交、膀胱俞。
配穴:肾绞痛加涌泉、阿是穴。
阿是穴位置:压痛点。
(二)治法
每次取主穴一组,可交替使用,亦可仅用一组。第1组每次选2~3穴,均为患侧,令病人取屈膝卧位,患侧在上,针剌肾俞要求向京门透剌,中极、京门穴针感向会阴放射,均强刺激,行平补平泻手法,留针30分钟,每5分钟行针1次;第2组每次选3~4穴,针刺得气后,行迎随补泻法,太溪补,余穴泻,留针30~60分钟,每隔6~7分钟行针1次。配穴亦用泻法。每日1~2次。
配合服中药:金钱草50克、冬葵子18克、石苇12克、滑石15克、川断12克、白术12克、鳖甲15克、王不留行12克、生蒲黄10克、胡桃肉10克、琥珀末3克、车前草12克。瘀血加三棱、莪术各9克,湿热加木通。每日1剂,以3碗水浸药,煎半小时,取汁1碗,温服。
(三)疗效评价
共治281例,排石率在73.4~97.5%[6,7,13]。
【主要参考文献】
[1]解放军169医院三外科。电兴奋配合“总攻”治疗肾下盏结石42例。新医药学杂志 1978;(9):46。
[2]锦州医学院附属医院。电极板总攻疗法治疗输尿管结石。全国第一次尿石病会议资料,1979。
[3]朱忠义。穴位注射治疗泌尿系结石病——805例临床疗效观察。中国针灸 1983;3(5):1。
[4]邱茂良,等。针灸治疗54例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观察。江西中医药 1983;(3):41。
[5]赵玉美。针刺为主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探讨。中国针灸 1981;1(1):10。
[6]江有源,等。针药结合治疗尿路结石118例临床报道。中国针灸 1987;7(1):5。
[7]杨丁林。针药并用治疗泌尿系结石83例。中国针灸 1985;5(5):14。
[8]来心平。耳穴压丸治疗尿路结石。四川中医 1988;6(10):21。
[9]陈立。耳压治疗泌尿系结石34例临床小结。江苏中医 1988;9(12):24。
[10]王志英,等。耳压法治疗尿石症68例。山东中医杂志 1989;8(3):15。
[12]袁明经。针刺治疗泌尿系结石58例疗效观察。针灸学报 1989;5(1):20。
[13]罗玳红。针剌配合中药治疗肾石症临床观察。中国针灸 1997;17(4):225。